開心遊戲館

位置:首頁 > 單機圖文攻略 > 

可期待武將-魏國 真三國無雙未登場武將介紹 真三國無雙8有哪些新武將

【可以期待的預備人選】(此欄的人物具有一定斟酌性,具體有待官方考量):

可期待武將-魏國 真三國無雙未登場武將介紹 真三國無雙8有哪些新武將

臧霸—泰山豪傑孝義壯,坐鼎青徐鎮四方

簡介:字宣高,又稱奴寇。東漢末年軍閥、名將。早年的臧霸曾籌集羣衆救父而逃匿於東海,在黃巾起義時隸屬陶謙,後來與孫觀等人屯兵開陽自成一方帥主。建安二年,臧霸在莒縣襲破蕭建,蕭建原本承諾的輜重無法及時遣至呂布,呂布難免不進行追討,臧霸登城拒守,呂布鞭長莫及只能與之複合作罷。次年曹操進軍下邳,臧霸帶兵協助呂布,直到呂布滅亡後又一次隱姓埋名,曹操在經歷一番搜尋後終於收編臧霸,並命其招降孫觀、孫康、尹禮、吳敦等人,賜琅邪相,割青、徐二州爲委任。此後,臧霸以鎮守青州讓曹操伐袁無患,又在數年內接連討平東海、平原、灊山等多個縣區的作亂,包括參與孫吳攻防,皖縣退韓當,三路伐吳以輕船五百、死士萬人大勝于徐陵,被曹丕徵爲執金吾,最後於明帝繼位後不久逝世,追諡威侯。

主要事蹟:召集門客數十人殺死觸犯律法的太守解救父親並威震百餘押囚兵一時間以孝勇而聞名、擊敗黃巾黨募集徐州兵、擊敗蕭建抵擋呂布、助曹操招降過去的泰山衆一同歸順、借劉備之言在曹操面前赦免投靠自己的徐翕毛暉等叛將、以精兵投入青州使曹操不以東方爲患一心專付袁紹、安定東州並與于禁共討昌豨、與夏侯淵討平黃巾殘黨、逢龍大敗韓當並趁夜追趕撤退的孫權使其無法救援陳蘭與梅成、濡須口力阻張遼退兵並認爲曹操必會前來救援事後受到讚揚、入巢湖破居巢、洞口與曹休在呂範被颶風阻擾後燒殺吳軍數千、演義作爲僅次張遼的“八健將”一員與樂進大戰三十合不分勝負並參與袁術討伐等

涉及戰役徐州黃巾掃蕩、濮陽定奪戰、莒城之戰、袁術討伐戰、小沛之戰、下邳之戰、官渡合戰、東海平定戰、天柱山之戰、濡須口之戰、洞口之戰

個人分析:臧霸就現有的記載看應該是個很守義氣而得人心的人,從集衆救父、獨駐開陽,到不計前嫌助陣呂布,甚至是爲了保全投靠自己的叛將而求情曹操,至少如果以這些來判斷,其原則與作風或許也正是他的威望所歸。《三國志》也述曹操尋得臧霸後“見而悅之”;同時之所以將青、徐二州也託付之,應該還在於臧霸早年收卷徐州兵,並長期與呂布合作以來對徐州境內的熟識;以及土生土長於山東的他在早先就已聞名故鄉,憑藉這點或許也同樣會對當時尚還在袁紹控制下的青州帶來一定潛在影響及威懾力。不過儘管臧霸這樣盡忠職守,卻也不免因爲某些客觀原因而在晚年遭遇冷落。《魏略》注臧霸原本別軍洛陽,但在曹操死後其手下甚至包括徐州兵在內的青州黃巾兵竟突然鳴鼓自離,曹丕見此狀後還將臧霸召朝而奪權;不過在此事件的過程中應該還包含了臧霸進擊東吳而勝的事蹟,並且這段在《三國志》本身的記載中也只以“徵爲執金吾...帝常諮訪焉”這種極爲隱晦的方式描寫。曹丕爲什麼要這樣對待臧霸?原因可能正是以下這幾點:青徐二州是曹操打天下所倚障的重要後防據點,臧霸孫觀等人雖名義上治理該地但實則其常年都幾乎屬於一個半獨立的政權管轄區,曹操在過去忙於應付諸多戰事,顧不及青徐由形式轉變爲實質上的統一,這點就在曹丕登基專權後開始逐步實踐了起來;但如果當年青州兵沒有在曹操死後自相鬆懈,曹丕應該是不會急於這樣一步步採取措施的,況且臧霸本就是個安分守己的人,早期對於曹操集團的貢獻也歷歷在目,到了晚年更是像《三國志·董昭傳》記述的那樣更偏於保守俸祿而不願投死冒險,因此結果也自然是曹丕將臧霸調回洛陽,給了他一個保衛皇宮安全執掌禁軍的職務,又在後來將其增邑至三千戶,或許可以說待其還不薄,都能與大司馬曹仁相提並論了。

登場值:8.3分,以上這些論點大致可以從宛城以後曹操對青州兵的感想、衆人在曹操逝世後對青州兵的態度、曹丕即位後升遷曹休督青徐等三方面得到相對進一步的論證。不過好在臧霸有自知之明,能夠及時看出問題並獲功於伐吳應該也是一種在曹丕面前的自我澄清與表態。大家也都知道臧霸在演義中是個只有早期戲份,在後來也因爲徐庶而再未出現過的二線甚至三線武將。只是就其這般不簡單的歷史背景,以及與各個武將間參與的諸多戰事,也斷然不能否認他成爲無雙武將的應有資質。


滿寵—昨幾何時望豫中,今駐兵塞守淝疆

簡介:字伯寧。曹魏著名官僚、軍事策略人。年輕時的滿寵曾以執法嚴格而著稱,被曹操闢爲許都令及汝南太守,並親自募兵平定汝南;公元208年隨軍南征,在赤壁一戰後因多次受到孫權的侵擾而受命調回汝南;由此直至十一年後的關羽北伐,再次作爲參謀出現於曹仁大營,在樊城受到水攻的壓力下及時力勸大軍待機堅守,終於迎來局勢的轉機;後長期與孫權作戰,並在曹休死後代揚州軍事,汝南民衆甚至希望隨其一同行遠。公元230年,滿寵在蔣濟的反對下先後兩次上疏曹叡另築新城,結果先後兩度擊退孫權。曹叡駕崩後年邁的滿寵升至太尉,最終在曹芳上任後不久去世,諡號景侯,其子滿偉繼嗣。

主要事蹟:令李朔喪膽歸案、越階抓捕督郵並棄官、及時殺死曹洪賓客並正確判斷楊彪的定罪性、平定袁紹故鄉汝南爲曹操取得戰略便利、堅定曹仁死守樊城的信心並在徐晃到來後共退關羽、隨曹丕南征準確預料敵軍夜襲的可能並擊退之、看出曹休行軍線路因江河衆多而難以退守的不利點、因常年正確治理汝南而深受當地百姓的狂熱追崇、看透吳將孫布的詐降及王凌的判斷、預測進兵廬江的陸遜難以得勢、分析東吳擅長助江而退的特點提倡向西三十里另立新城並擊退孫權、依照田豫等人的主張放棄救援守將張穎,以火炬燒燬吳軍器具並殺死孫泰、襲擊江北地區摧毀兵營焚燒穀物擾亂孫權、演義說服徐晃轉投曹操

涉及戰役獻帝奪取戰、汝南平定戰、官渡合戰、荊州南征行動、赤壁合戰、南郡之戰(?)、襄樊合戰、江陵攻略戰(?)、石亭之戰、第一二次合肥新城之戰

個人分析:東漢末年位輕權重,滿寵起初擔任的高平縣令雖是較爲純正的朝廷命官,但其權勢又顯然不見得會比直隸於太守之下代理行事的督郵要大;滿寵生性純直,無法忍受督郵的貪穢受賄而將其暗中捕於房舍,當日結案當日棄官而走,想必也是由於他早已清楚自己超出了可以行動的權利範圍。到了後來,滿寵邂逅曹操而因自己的才華被先後徵爲從事與許都令,更重要的是他還做了兩件特別了不起的舉動。曹洪是誰?那個曾經在滎陽險救曹操並常年隨軍東征西討,在當時迎獻帝之後已官至揚武中郎將、諫議大夫的他,滿寵竟能只憑一屆小小的許都令而壯膽懲處他的親眷賓客並無視他在曹操面前的求情;楊彪又是誰?那個曾處決了王甫父子,敢於在董卓、郭汜等賊人面前揚聲喝反的大漢忠臣,曹操雖然可能出於政治立場很想殺死他,但在此前也依然無法付諸行動。這兩件事都存在着滿寵的參與,滿寵是個很明白官場道理,同時又是個充分了解現狀的人,當時的他雖然年少但也很清楚明白的幾個道理,其一曹操是因爲顧及面子而表面上答應幫助曹洪的,曹操自己其實也是個重視王法的人,早年是誰在擔當洛陽北部尉的時候以“五色棒”將權貴毆打致死?如今的他怎麼會在自己的原則上完全認可曹洪身邊這些犯法的人?第二關於楊彪事件,曹操儘管生性多疑,但楊彪名聲在外,自己又有同樣身爲士族出生的荀彧、孔融等一派在思想上深固於漢室的人的幫助支援,怎能夠輕易在自身政權尚還未穩定的時候就武斷將其殺死而大失人心?滿寵的明智之舉就體現在這些事上,在曹操無奈召自己入朝前事先果速殺死了曹洪的賓客、在曹操即將執意假借罪名恐嚇楊彪認罪之際出於本職逼供楊彪,得到的結果顯然是曹操得以能在曹洪面前十分自然地推脫責任,以及證明楊彪的清白而讓曹操放下心頭肉。

登場值:8.3分,談了那麼多滿寵的早年經歷,其實要說他在膽略方面的最初體現也是有理可據的,除了早年輕易讓擁有私人武裝的李朔服罪,還有經曹操大力提拔後順利平定汝南等。第四次合肥之戰中,滿寵雖採用了曹叡、田豫的戰略方針,但也仍以自己先前判斷的新城“有奇險可依”而遠程攻於孫吳,並不乏整體能力的可觀性。最後,由於時間線所處的位置滿寵應該很可能還參與了赤壁以後的南郡之戰,以及他在假節鉞之前的那次“精湖”作戰似乎也應該與三路伐吳作戰有所牽涉。


程昱—搏兵之膽過賁育,酷烈戾斷也率然

簡介:字仲德,本名程立,曹魏基業貢獻者之一。程昱早先以保全東阿而聞名,目光獨到疏遠劉岱而投於曹操。此後以壽張令的身份參與兗州防衛,積極遊說受到陳宮響應的靳允等人最終與荀彧共同保全兗州三地,受到曹操極大的依託和信賴。此後的程昱又在官渡及黎陽等戰場中發揮軍事長處,並針對歸附袁紹、整頓劉備等幾大要點對曹操進行過分析和勸諫,但在晚年時代卻可能因自己過去心直口快的性格而難與他人共處,甚至被告有反意並因與刑貞的不和而遭到罷免,直到曹丕登基後方才復職,同年便離世,諡號肅侯。至於“昱”,《魏書》述其因在年幼時夢見自己手捧巨日於泰山而後被曹操更名至此。

主要事蹟:黃巾起義時以“賊已至”的計策煽動民衆共同尋回東阿縣令消滅王度、判斷袁紹與公孫瓚的優劣使劉岱得以保全、遊說靳允刺殺氾嶷,派遣騎兵抵擋陳宮並在棗祗和薛悌等人的合力下保守三郡、分析曹操不願寄人籬下的心理奉勸其放棄結連袁紹、與荀彧共同提議迎接獻帝、看出劉備的雄才衆望並建議曹操早圖之、官渡之際以七百軍士力勸曹操切勿增援成功保全鄄城、召數千流亡兵並準確分析高蕃難以水戰的特點與李典合力破之完成運糧、南征荊州之際預料孫權必因利益而結和劉備、河間動亂時期以無需示威爲由阻止賈信誅殺降者並促進了曹操父子的關係、演義作爲一名反派軍師幾度顛覆關羽徐庶等人的命運、倉亭設計“十面埋伏”大敗袁軍、赤壁屢度懷疑戰況的種種違和感、濡須口看出孫權蓄勢待發並建議曹操退兵

涉及戰役東阿保衛戰、濮陽定奪戰、徐州之戰、新野之戰、官渡合戰、倉亭之戰、袁氏根除作戰、赤壁合戰、潼關之戰、濡須口之戰

個人分析:現代人稱呼的“五謀士”,基本泛指從早年曹操立業時期開始活躍的五位最有貢獻價值的人物,只是實際上如果依陳壽《三國志》的記述,整個曹魏營下從前往後最有作爲的謀士應該有九人,《二荀賈》爲一傳、《程郭董劉蔣劉》爲一傳,再加上與劉放一同記載的孫資便共有十人。而所謂“五謀士”的叫法除了因爲這五個人的名字放在了列傳的最前段,另一點便是他們長期在人們記憶中造就的鮮明形象,諸如荀彧的持重、荀攸的踏實、賈詡的精明、郭嘉的傳奇色彩等等;但要論程昱,一般來說除了人們常知道他性格上的剛戾暴躁甚至如《魏晉世語》描述的把人脯充當軍糧這般無情外,其實還有個特別容易受到外在因素而被忽略的地方,那就是程昱的職務。大家都知道小說中的程昱時而與郭嘉、荀攸等人一樣扮演着點明戰略、運籌帷幄的角色作用,怎麼說也能算一個如假包換的“智士”或“幕僚”,但假如回過來看看史書文獻裏他一生所遷升的官職,或許便能看出些不尋常:東中郎將、奮武將軍、衛尉、車騎將軍,這些典型的武官頭銜卻在一個被稱爲“謀士”的人物身上出現了,這是爲什麼?我們不妨可以看看程昱早年保衛東阿時的一個舉動,“乃密遣數騎舉幡於東山上“,這句話中的”密遣“意味自然深長,據現有的史料看程昱本身應該並非出生自豪門世家,但如果以這個 ”密遣“來分析的話又說明他至少在當時應該是有一定威望或權勢的;《三國志》同一段中說到的另一人薛房也是個縣中大姓,我們甚至假設程昱當真只是一介普通庶民,即便他和那個薛房的關係好到情同手足可以任意借兵,不也正好可以證明程昱在最初就有擁兵自調的能力嗎?也確實,程昱用自己的能力或“權利”幫助曹操挽回兗州之難,又在討袁紹時期獨守孤城、勝於水戰而完成糧運,都無疑顯現出了一番別具一格的戰將風采。

登場值:8.4分,曹操曾將程昱比作孟賁及夏育這兩位古代勇士,北宋王溥集撰的《唐會要》也稱程昱擅長的是“智勇”,而程昱自身的“謀”應該只體現在識透袁紹、孫權、劉備等人對於曹操的種種利害關係上,如今看來假若光以演義的角度將之片面定義成“謀士”也確實算不上妥;不過要論無雙系列,程昱倒還並不必去刻意脫離演義塑造的這番形象,畢竟如果完全沒有了那些如計誘徐庶、折弄關羽、赤壁顯謀的精彩橋段,他的觀賞性與識別度又不見得會非常理想,還是需要兩者的互相通融。


荀攸

簡介:字公達,荀彧之侄。被曹操稱呼“謀主”的軍師,最初在何進掌權時任黃門侍郎,董卓遷都長安時曾與同僚計劃刺殺,結果事情敗露險遭入獄。建安元年在曹操迎獻帝時初投之,其後荀攸則多次在征討張繡、呂布、袁紹等戰役裏靈活應變出謀劃策,成功輔佐曹操統一北方。公元214年荀攸在對抗孫權的戰役途中不幸病逝,幾十年後魏帝曹芳下詔祭祀,諡號敬侯。演義中的荀攸因反對曹操稱“魏王”被冷落而死,與荀彧相近。

主要事蹟:討張繡時建議曹操消耗劉表後援團的軍力使敵人瓦解、徐州包圍呂布時採取水淹的計策徹底擊敗敵軍、官渡建議分散袁軍注意力趁機奪取白馬津、烏巢起火後散佈曹軍分兵進攻的謠言致使袁紹完全中計、冀州平定戰後期提醒曹操在袁譚袁尚和好前事先消滅之並放下攻劉表的想法、友人鍾繇表示其生前曾設奇策共12計

涉及戰役董卓暗殺計劃、宛城之戰、下邳之戰、官渡合戰、袁氏根除作戰、赤壁合戰、濡須口之戰

總評:7.9分。


曹彰—奮將高膽屬黃鬚,力猛志大或窺心?

簡介:字子文,曹操與卞皇后次子,曹丕之弟曹植之兄。曹彰自幼善射箭、駕車,臂力過人敢與猛獸相鬥,又不傾詩文,在衆人與曹操面前執意樹立自己崇尚而或將成爲戰將的決心。後來曹彰在公元218年征討烏丸以一己之主見降服鮮卑,以及在漢中戰役期間沒有趕上與劉封之間的對峙。公元220年曹操逝世,原本屯駐長安的曹彰卻意外來到洛陽試圖奪取璽綬,在賈逵的制止下方纔罷手。曹丕即位後將曹彰增邑至一萬戶並封其任城王,但曹彰也突然在黃初四年暴斃京城,諡號威王。

主要事蹟:採取田豫的計策堅守戰車陣型並追迫敵軍、不顧軍令所限力主出擊致使大獲全勝斬首烏丸數千、聽取兄長的建議在凱旋後謙虛而不傲並犒勞下屬諸將被曹操讚歎“黃鬚兒竟大奇也!”、演義斜谷解救曹軍並大敗劉封殺死吳蘭

涉及戰役蔡文姬贖回戰、烏丸征伐戰、陽平關之戰

個人分析:曹彰是曹操與卞氏繼長男後的第二個兒子。曹操早年雖曾要求他學習《詩經》、《尚書》等典籍希望借之培養其才能的多面性,但曹彰對之竟根本提不起興趣,反倒是將希望把自己比作衛青、霍去病那樣的古代將軍橫跨疆場、驅逐戎狄的想法告訴給了他的周遭人聽。話雖明擺着不是親口對着曹操說的,但一向唯纔是舉的曹操終有一天也還是發覺了這位次子身上獨特的閃光點,在正確的時間用對了正確的人,毫無片刻猶豫地將其派遣到了平定鮮卑叛亂的北方作戰支線上。《三國志》稱曹彰“膂力過人,手格猛獸,不避險阻”,也確實,單憑這般身強力壯的先天條件曹彰就已經擁有了至少能在戰場上對峙敵人的豪勇氣魄,更何況他對千變萬化的戰場局勢又有一定的常識基礎,即便在旁人都受限於命令制度的客觀影響下也依然可以堅定自身立場採取果斷尖銳的獨立判斷,趁勢追擊大獲全勝。正所謂“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如果說不是短暫謝幕的不幸命運使他大志未遂,曹彰這樣的人與其說會成爲一員打頭陣上前鋒的常勝將軍,或許他還更可能是位出色的調兵遣將之才。不僅如此,曹彰應該還是個較爲謙遜至少能聽進人話的人,雖初臨沙場就大劫將近卻也能刻不容緩採納良策,更甚至是出自那個對骨肉兄弟都刻薄無情得出名的兄長曹丕的建議他也愣是聽了,在凱旋歸陣後不但沒有居功自傲反而把功勞都歸結於下士的努力又一次深得父親的賞識和贊同。只是至此以後曹彰的生平記載便很快進入到了尾聲,在這之中人們或且只記得他在漢中差點和劉皇叔的義子煽起一架,以及在父親曹操於公元220年病逝的三年後自己也突然由於某種原因暴斃府中,多少令人惋惜。

登場值:8.0分,曹彰當年從長安大老遠歸途洛陽,並未來得及見到那個最懂他也是最明白他心裏在搗鼓些什麼的父親活着的最後一面。窺探璽綬是再顯然不過的胸懷異志之爲,然而只因爲這個一生都可能未曾有過太多政治細胞,又把一切想得太過簡單的人恰巧是曹彰,纔會在那個連曹操下殯都還沒多久、宮廷內外又被以忠義剛烈著稱的權臣賈逵所掌控的時候,做出在衆人來看最爲愚蠢的舉動。曹彰是皇室族子,他經受不起向來內心都高傲自豪的自己會由於一時所欠缺的考慮而捲入這個很難有臺階下的局面,他也無法面對在刻薄的現實環境下已根本不可能會有人去讓一個只有一身武勇、頂着家族頭銜的邊境大將來繼承魏武帝的輝煌霸業。曹彰最後究竟是怎麼死的?世間從古至今一直衆說紛紛,可我認爲這其實並不重要,因爲當你知道他是個怎樣的人,心裏最有可能充斥着多少種想法的時候,一切或許也就不難理解了。曹彰也許就是這樣鬱鬱而終的,但他卻留給了世人許許多多的遐想,而這種遐想即便某一天會在無雙系列中呈現出來,想必也應該是一道比較引人耳目的風景線。(爲控制篇幅,更多有關曹彰的典故及資料可參考《在園雜誌》、《愛妾換馬》、《漢晉世語》、《漢魏六朝詩講錄》等。)


曹植—才高八斗效父勉,欲故鄄懷非宓仙?

簡介:字子建,曹操與卞皇后第三子,曹丕曹彰之弟。曹植自幼聰穎過人,能朗誦《詩經》、《論語》等賦無數,曹操對之甚爲寵愛,亦讓他隨軍出征管承、烏丸、劉表、孫權以及關中、漢中等戰役,封賜臨淄侯。可是後來曹植遭遇了影響其一生的立儲之爭,曹丕登基後盡數謀害了曹植的支援者丁廙、丁儀等人,同時在此前曹植也因數次輕狂讓父親倍感失望而罷之,包括沒有在樊城受困之際奉命救援的過失。曹操逝世後,曹丕雖對之極爲排斥但因礙於母后卞氏的壓力只能將其數次徙封,包括鄄城侯、鄄城王等。直到明帝曹叡續位後仍未對其有過多的信任,曹植最終在公元232年去世,諡號“思”,作陳思王。

主要事蹟:詩歌史上第一位大力寫作五言詩之人、完成樂府民歌到文人詩的轉變、因文學上的造詣被後人與曹操曹丕合稱“三曹”、銅雀臺完成之際著《登臺賦》、自撰《白馬篇》《洛神賦》等作品爲後世受到影響、創《七步詩》在曹丕面前自保

涉及戰役官渡合戰、管承討伐戰、白狼山之戰、荊州南征行動、赤壁合戰、潼關之戰、濡須口之戰、陽平關之戰

個人分析:曹植在早先時候也曾被曹操命以出征體驗、苦讀各種最基礎的軍政戰略等學問,並不只是一介悶頭髮詩的浪蕩才子。然而要論他“文”的一面,大多數對曹植有過了解的人在過去最先接觸到的作品也幾乎都是《七步詩》或《洛神賦》。其中前者源自《三國演義》但實則出於劉義慶的《世說新語·文學》,而後者就是相對有些背景深度的一筆了。唐朝學者李善曾在《昭明文選》中追注《洛神賦》原名《感甄賦》,是由當時回到洛陽的曹植在曹丕將已死的甄后之枕示於自己面前以後的有感而發,但是很多人認爲這種說法卻並不可靠。首先根據《三國志》的記述曹植過世時年僅四十一,倒敘推算其應生於公元192年;而王沈撰著的《魏書》又稱甄后於“漢光和五年十二月丁酉”誕生,曹植的年齡相比甄后整整小了十壽,確實顯得讓人匪夷所思;其次,《洛神賦》暗旨“曹植對甄后的眷戀”一說在李善注《昭明文選》前的四百多年皆沒有發現更多能夠支援這種論點的說法。一些清朝考據派還指出李善的注本應都例有典據,而在此卻並沒有;甚至包括筆者本人親自檢視過的清朝學者胡克家在對《昭明文選》中這一段落共計二十二條的考異,以及在某版《洛神賦》的文字末尾唸到的一篇古人後記:“植在黃初,猜嫌方劇,安敢於帝前思甄泣下,帝又何至以甄枕賜植?此國章家典所無也。若事因感甄而名託洛神,間有之耳,豈待明帝始改?皆傅會者之過矣”,都不斷動搖了起初一系列的種種說法,並且所謂“甄宓”、“甄洛”的稱呼也是自後來才漸漸流傳開來的,任何記載過甄姬夫人的文獻都沒有留下她的真實本名,這不免是一種耳濡目染的典型表現,時而讓人唏噓不已。

登場值:8.3分,宋代音韻學說《集韻》著有古時“甄”音絹,同“鄄”的說法,所謂《感甄賦》應該本爲《感鄄賦》,寫於黃初三年曹植成爲鄄城王以後。不過與此同時,東晉書畫家顧愷之在《洛神賦圖》中所繪的洛神爲“靈蛇簪”,而這點卻恰好與《採蘭雜誌》所描述的甄后相同;但曹植的《洛神賦》又顯然以“雲髻峨峨”這種頭髮被綰得很高的樣子來描述洛水女神,並且本人也實在沒有找到關於“靈蛇簪”一詞在古文裏的具體含義,究竟是指髮簪的其中一類還是指髮式的其中一種,況且《採蘭雜誌》這個只見於宛委山堂本《說郛》的卷說也具有相當玄幻色彩的疑惑性,作者年代皆不詳,不能算是可靠的參照物,只是或多或少又僅僅證明了至少在東晉時代便存在這種緋聞的某些可能性。總體來說,現今人們對於“叔嫂情”一說的反對也的確算不上少,包括意在其因太過懷念亡妻崔氏,以及曹植是假託洛神寄寓對君主的思慕等等各式各樣的說法,後者尤其被普遍認爲相對貼近事實。但無論如何,無雙系列的曹植在各方面看都應是存在一定發揮潛能的,特別是比起故事情節顯得有些單薄的曹彰而言;同時我們所希望看到的曹植,如果能像南朝作家鍾嶸所讚歎的“粲溢今古,卓爾不羣”,那便是一種欣慰和榮幸。


曹真—佐命之遺行叔向,一山難容二虎高

簡介:字子丹,曹氏宗族名將。早年曹真的父親曾爲效力曹操而死,曹操收養了喪父的曹真,並待其如親生子嗣一般。成年後的曹真箭術十分優異,亦因自身的勇敢表現而被命以擔任“虎豹騎”的統帥將領,參與討伐靈丘賊、漢中劉備等。公元220年,曹真派遣費耀助力於蘇則等人討平了酒泉叛將張進,又與張郃征伐了安定一帶的盧水胡人和東部羌人,回洛後升至上軍大將軍、都督中外軍事、假節鉞。公元226年曹丕崩殂,曹真與司馬懿、陳羣、曹休等人受命遺詔,在明帝繼位後官拜大將軍。諸葛亮北伐之際,曹真令郝昭鎮守陳倉使得蜀軍無功而返損耗軍機,以此被增邑至二千九百戶,在公元230年接替曹休成爲大司馬,並上疏主動採取多路伐蜀,但不幸由於天降大雨導致行軍艱難而撤軍,回師後死於次年四月,諡號元侯。

主要事蹟:帶領虎豹騎討平靈丘賊、以偏將軍的身份擊敗劉備別將、曹操退出漢中之際迎接曹洪回屯陳倉、遣費曜討張進並親自消滅羌胡聯軍平定河西恢復中原對西域的統治、三路伐吳之際戰敗吳將孫盛幷包圍江陵城、街亭之戰期間在箕谷與趙雲鄧芝的偏師對峙並收復三郡叛亂、預料諸葛亮必攻陳倉並命郝昭死守難攻不落再一次抵禦蜀漢、曾爲緬懷與自己一同出道的曹遵朱贊而上表將食邑分封給二人之子、演義看出諸葛亮針對司馬懿的離間計而加以識破,以及參與廣陵等多個戰役

涉及戰役靈丘平定戰、陽平關之戰、定軍山之戰、河西平定戰、江陵攻略戰、廣陵之戰、街亭之戰、陳倉之戰

個人分析:後期的曹真在魏國軍政圈裏是個響噹噹的人物,正所謂“劍履上殿,入朝不趨”。曹真作爲蜀漢北伐的首任大敵並不如小說杜撰的那般愚鈍,每次出征也能與將士同勞同苦。曹真與曹休一樣是曹操的族子,也就是曹嵩的堂兄弟之孫,比曹操自己都要小一輩。然而晉代王沈的《魏書》中曾寫道曹真之父名爲曹邵,在募兵之際爲保護曹操死於豫州牧黃琬之手;但根據《後漢書·獻帝紀》的記載黃琬應該早在公元189年就已遷至司徒,所以這顯然成了一個難以追溯的矛盾。同時儘管曹真本爲“秦”姓這一說或許能透過《隋書·卷六六·列傳第三》的“秦真父能死難,魏武賜姓曹氏”相佐證,但對於其父“伯南”這個名字,《三國志》、《魏略》等史料在此前也很少有以這種直呼表字的方式來敘述第三人稱的先例;即便是特殊情況,出現的場合也未免有些奇怪,因此就連“秦伯南”都難以完全肯定是曹真父親的本名。只是,目前人們總體上對於“曹邵”、“秦伯南”這兩種說法相對偏於後者似乎要多一些,除了《隋書》的影響,可能還有《魏略》記述的那次曹真和吳質在酒宴上發生的口角。這件事的主角之一吳質,是一個曾助曹丕爭儲的親信,而當時在場的另外三人分別是曹洪、王忠、朱鑠。吳質這人本身就喜歡看低人家,更是將曹真的肥胖與朱鑠的枯瘦當作玩笑戲之,而此刻的曹真身爲宗族一員深刻感受到這種被歧視的恥辱,對吳質拔刀怒斥,衆人最終在朱鑠的擲劍斬地後不歡而散。吳質罵曹真的話非常難聽,《魏略》裏寫得很明確;但這多少都不容讓人懷疑曹真在起初應該並非純正的曹氏族子,才得以這麼容易受到權勢之臣的挑釁,並且曹真自己在先前雖然也多次作爲統帥在漢中、河西等戰役立了功,但比起曹洪這些“老戲骨”也確實稍顯稚嫩,更何況他可能還只是個後來居上的外姓人士。

登場值:7.9分,縱觀曹真一生最大的敗績似乎就在於最後的力主伐蜀,這點上有人說他和曹休一樣可算是成得快敗得也快,而其中的一部分原因或許自然也和他們與身爲自己前輩的開國將領曹洪、曹仁而言更爲缺乏了某種歷練,才導致在順風如水的進爵之路上無法輕易承受因一時判斷失誤所帶來的巨大挫折;而在無雙系列中,曹真除了要擺脫小說原本對其的形象刻畫自然還務必要深化其決勝武侯的光彩一面。另外史載曹真還有一匹名曰“驚帆”的快馬,奔跑時如同驚猛的颶風襲捲帆船一般。


文聘—荊襄義將止江南,垂泣誠歸壯滿還

簡介:字仲業,東漢末年荊州名將。文聘初仕劉表,是荊州北部的重要將領。劉表死後其子劉琮率衆歸降,文聘卻覺得自己可能已無法繼續履行保衛境土的職責而愧於見人,不料這樣的忠誠反被曹操打動,在一番厚禮授兵之後命文聘攻打長阪劉備。赤壁戰後,曹操依然選擇文聘作爲江夏太守委以重任,此後的文聘亦曾多次戰勝關羽焚其戰船,進爵長安鄉侯、假節。不久又參與三路伐吳作戰因禦敵有功而遷至後將軍。公元226年孫權率五萬大軍攻石陽,文聘以計退之又加密追襲迫使東吳還軍,曹叡將其增邑至一千九百戶,史書述其“名震敵國”。文聘死後諡號壯侯,他的養子文休繼承關內侯的爵位。

主要事蹟:劉琮決定降曹之際堅守自身原則受到曹操的賞見、協同曹純參與長阪之戰、與樂進一同討關羽於尋口,並在漢津攻取關羽輜重燒燬戰船、夏侯尚圍江陵之際引軍屯沔口而制敵於石梵、堅守石陽城而不動在吳軍撤退後趁勢擊敗之、演義參與蔡瑁蒯越安排的劉備暗殺計劃、擊退支援劉備入襄陽的魏延、赤壁爲試探黃蓋而不慎中矢落水、廣陵之戰爲中計的曹丕護駕

涉及戰役躍馬檀溪、荊州防衛戰、長阪之戰、赤壁合戰、江夏守備戰、江陵攻略戰、廣陵之戰、石陽之戰

個人分析:文聘在歷史上的具體生卒時間已難以追溯,但可以肯定的是正如《三國志》的敘述他一生在江夏守候十餘年,包括了那次計退孫權的戰役。《魏略》稱當時正值大雨,而江夏城柵又多已崩斷,百姓均分散在野間,來不及回城修補整備態勢。文聘深思熟慮,採取潛默隱守的策略自臥府中不起,猶如小說中諸葛亮的“空城計”一般讓孫權疑而卻步只好退師還軍。這段記載和《三國志》自相矛盾的地方就在於不能完全肯定文聘究竟採取了怎樣的方式顛覆強弱,並且我們如果將《魏略》單純看作是《三國志》那一段的究細補完,後者對於孫權描述的“住二十餘日”也一樣難以說通,畢竟在已經產生外援懷疑的情況下,即便是希望繼續留守觀察時間也未免顯得長了些;類似的情況在黃初五年曹丕進軍廣陵而退兵的事蹟中同樣沒有出現,由此也確實可以認定這些出入的存在。不過儘管歷史永遠有着繁多的疑問,文聘將軍自身對於江夏地帶的熟識以及優異的戰略頭腦還是得到了認可,明帝曹叡便曾言“權習水戰...今已與聘相持,夫攻守勢倍,終不敢久也”。文聘的陸戰功底在擅長水戰的東吳面前發揚光大,陳壽先生更是以“鎮衛州郡,並著威惠”將文聘的功績與李通、臧霸、呂虔並列相當,在同樣是守將的立場上。

登場值:8.2分,文聘在位時期也曾擊敗關羽,史書記載的“漢津”根據《三國志·關羽傳》所表明的地理位置應該就處在當陽長阪以及南順、南郡一帶的方向,皆靠近江夏、江陵等郡,由此也確實不能排除這些戰役所發生的時間很可能與關羽的北上伐魏相鄰。演義中的文聘第一次出場於劉備的“躍馬檀溪”脫荊州,在蒯越等人的安排下與王威牽制趙雲不果,致使行刺劉備的計劃失敗,還包括後來對峙魏延等情節令人時有回憶。在無雙系列,文聘的優勢也一樣體現在他涉足過很多荊州方面的劇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