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心遊戲館

位置:首頁 > 單機圖文攻略 > 

《命令與征服,紅色警戒3》巨龍帝國-夜叉兩棲機甲

夜叉兩棲機甲(叫共工是有點囂張了……)

《命令與征服:紅色警戒3》巨龍帝國-夜叉兩棲機甲

研發單位:北方工業設計局步兵裝甲部第361所、巨龍帝國海軍武器研究中心

訓練總部:巨龍帝國水兵學院

定位:海軍陸戰機甲步兵

信條:巨龍的敵人必將溺斃在自己的鮮血中!

生產單位:巨龍帝國兵營/巨龍帝國船塢

武器裝備

“暗潮”水陸兩用榴彈發射器X2

“射水魚”防空系統X1

“海霧”霧障發生器X1

“漩渦”仿生水下推進器X2

“水母”潛浮系統

  耐高壓的流線型裝甲

  大功率水下探照燈X1

自巨龍帝國的海軍主力在琉球海戰中全軍覆沒後相當的一段時間內,巨龍漫長的海岸線就只能依靠路基空軍、海軍陸戰隊和帝國衛隊來保護了。但是被動的防禦無疑讓海戰的主動權掌握在了旭日帝國的手中,儘管戰鯨的服役使得糟糕的局面得到了極大的緩和,但是驚人的生產維護費用使得其數量一直保持在20條左右(劇情設定中的數量);而且戰鯨對地面和空中目標的無能爲力和重型船廠的盡毀(詳情見戰鯨介紹)使得巨龍海軍高層把目光放到了技術利益完善的機甲步兵上。

刑天、勁弩和祝融步行機甲都有武裝泅渡和一定的水上作戰能力,但與海上艦隊作戰對他們來說無異於以己之短攻他之長——儘管步行機甲火力兇猛,但是糟糕的水上機動性和緩慢的泅渡速度嚴重的制約了前者的發揮,有時甚至還讓機甲步兵們淪爲了敵海軍練準頭的活靶。儘管如此,這些陸戰機甲步兵還是用鮮血與生命履行了自己的義務,和戰鯨一起在洶涌的大海上同敵人展開殊死的搏殺——直到慘重的傷亡使巨龍軍方高層決定研發一款新型的海戰機甲爲止。

競標在第361所和第412所之間進行(因此第412所的祭酒們在心裏把第361所所有人的祖宗十八代問候了幾十遍——原因見勁弩步行機甲介紹)。雖然第412所的樣機的火力和防禦力在水上戰鬥中表現得極爲出色,但是強大的機動性、多樣的戰鬥方式使得海軍高層決定把“夜叉”這一稱號授予第361所設計的樣機(從此兩家設計所的敵對情緒公開化了)。

“夜叉”的武器包括2門安裝在臂部的“暗潮”水陸兩用榴彈發射器和一門裝備在肩部的“射水魚”導彈發射器。儘管射程不遠(相對於戰鯨的魚雷而言),但“暗潮”發射的60mm“鱷魚”火箭增程榴彈對中小體積的生物和艦船有着恐怖的殺傷力;而“射水魚”防空系統配備的“激浪”小型對空導彈雖然沒有弩箭導彈那麼強大(因爲是小型導彈),但足以把勁弩機甲從替戰鯨護航的噩夢中解放出來。因此只要有充分的訓練,無論是水來自下的潛艇還水面的普通艦船還是天上的戰機,“夜叉”們都有信心和他們周旋到底。

可夜叉機甲成爲競爭勝利者的優勢不是它的火力——412設計所設計的樣機所配備的“風暴”彈炮合一系統的攻擊力即使是刑天步行機甲也自愧不如(重量也是)——而是它的機動力和對戰場變化多樣性的適應能力:“漩渦”仿生水下推進器和耐高壓的流線型裝甲可以令夜叉具有媲美盟軍海豚的速度和機動性,而“水母”潛浮系統可以使其具有潛航能力——從而大大增強了夜叉在水中的機動時的隱蔽性和發起進攻時的突然性。

但是夜叉最爲人稱道的能力莫過於對敵人的範圍性削弱能力:“海霧”霧障發生器能夠使一片區域在短時間內濃霧密佈,但是這項技能只能在夜叉身處水中的時候才能使用。

作戰報告

經過戰場報告,夜叉兩棲機甲具有以下特點:

巡海夜叉 夜叉機甲具有用極高的機動性和可觀而又多樣的攻擊力,這兩者使它足以收拾矛式潛艇、海豚、和激流運兵船和進行泅渡的步兵,如果數量足夠,它們也能對驅逐艦以上的艦艇造成不小的麻煩,但並不推薦:一是不菲的價格使得夜叉要避免任何不必要的損失,二是無事可幹的戰鯨是很難伺候的。

施雲布霧 將敵人的艦隊或灘頭陣地籠罩在一片厚厚的濃霧之中是夜叉機甲的拿手好戲:被籠罩在伸手不見五指的濃霧中的敵遠程火力因無法看清目標而導致命中率和發射頻率大幅下降(無法影響近戰部隊和英雄單位),防禦性武器(尤其是激光塔和特拉斯電圈)也會因爲濃霧中大量的水分子折射而威力大減——而我方則可在濃霧影響範圍之外展開攻擊。儘管濃霧不會持續很久,但足以發起一場突襲或在搶灘登陸戰(一般都是讓祝融機甲打頭陣)中佔得先機。

注意,“海霧”霧障發生器經使用後需要透過一段時間的充能才能再次施放,而且無法在陸地上使用。

上岸活靶 儘管夜叉兩棲機甲在水中可以往來馳騁,但是在岸上的速度簡直可以用蝸速來形容,只有在和龍龜戰鬥堡壘賽跑時,夜叉才能找回一點自信。基於其糟糕的陸上機動性很容易使它被敵人消滅,所以夜叉一般都喜歡泡在在水裏。

市場規律 由於夜叉兩棲機甲是剛剛服役的新銳戰力,所以其價格着實不低;但是隨着大規模量產化的進行,它的生產費用會逐漸回落到可以接受的地步(由於巨龍帝國的海戰專用單位只有戰鯨和夜叉,因此後者只要1級科技就可以建造。爲保持平衡在遊戲中其初始價格十分高昂,但會隨着科技等級的提升而下降)。